
1月25日,张静副校长以“赓续初心使命,勇担时代责任——建党百年与外语教育”为题,为西方语系学生第一、第二党支部全体党员上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
党课上,张校长着重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外语教育发展历程、学习外语教育发展史的思考与感悟、以史为鉴,指导人才培养工作实践”等三个层面展开生动讲述。按照建党初期、抗战时期、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新时代这五个历史脉络,帮助大家梳理了党的发展历程和外语教育的发展历程之间的紧密联系。从“外国语学社”、“上海大学”到外语学校学堂,从敌军工作训练队、俄文讲习班到延安外国语学校,从赴朝语文工作队到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从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上海俄文学校到外语教育转型开启新篇章,一个个鲜活的历史故事跃然眼前,上外人“一生心译”的动人故事深刻反映出上外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始终紧密相连,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上外始终服务于国家发展的需求,不断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张校长还结合自身学习外语教育发展史的所思所得,分享了感悟和收获。她告诉学生党员们,“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要处理好小我与大我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因时因势而变,但为国家建设服务和为人民幸福生活服务的初心和使命不能变。

张校长强调,世界正在变化,教育也必须改变,我们要从时代变革看外语教育理念,常学常新,培养面向未来的时代新人;从时代需求看外语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接全球治理人才要求,培养“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多语种+”卓越人才;从时代发展看外语教学实践创新,把握核心素养四个维度,充分认识到政治定力是根本,语言能力是基础,学科能力是保障,话语能力是核心。要“通事”,更要“通心”,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培养全球胜任力和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
党课最后,张校长勉励党员同学们,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学习感想
张校长以史为鉴,向我们介绍了建党百年来的外语教育发展史,分享了学习这段历史的思考与感悟。回顾历史,一支44人组成的赴朝语文工作队毅然决然奔赴朝鲜;姜椿芳校长带领上外学子潜心进行马恩列斯著作翻译工作……一代代上外人为祖国建设发展奉献青春、奋斗终身。正如张校长所说,多年来,上外人有着不变的初心和使命,那就是“为国家建设服务,为人民幸福生活服务”。作为学生党员,作为青年大学生,我们应当明白,“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我们应当自立自强,培养自身的全球治理能力,成为“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卓越人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一份力量。
——学生第一党支部硕士三年级学生党员 曾琴韵
张校长带领我们随着上外建校以来的历史轨迹一路缓缓走来,回顾了母校成立时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的足迹,阐明了学校当下人才培养的理念,为我们构建了未来外语人才如何为时代做出贡献的蓝图。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看待当下,在俯瞰世界的视角下明确自我的位置,更加清晰地了解了新时代外语人才的使命和必备的素养,懂得了要在有政治定力的前提下,扎实语言能力,丰富学科知识,培养话语能力,时刻与母校并肩,一路与时代同行。
——学生第一党支部硕士一年级学生党员 曹桢
张校长的党课图文并茂地展示了新时代、新征程、新气象下中国共产党的新面貌以及上海外国语大学与党之间的紧密联系。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上海俄文学校,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上海外国语学院,再到如今新时代的上海外国语大学,上外一直秉承办学初心,为国家建设,尤其是外语方面的发展增了一份动力,添了一份力量。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们也要牢记党的初心使命,为学校、为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生第二党支部本科四年级学生党员 周珉名
通过张校长的梳理与介绍,我充分感悟到上外每一次都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输送了许许多多国家需要的人才。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抗美援朝中奔赴朝鲜战场的那一群上外人,他们将小我融入大我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学生第二党支部本科三年级学生党员 吕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