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领域的综合性指南
 
发布时间: 2024-07-13 浏览次数: 10

从字面理解,比较文学是对不同语言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但要想回答什么是比较文学、比较什么、怎么比较,要想对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历史、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现状和未来动向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一本引领入门的指南性读物必不可缺。

《比较文学导论——新动向及其应用》是目前国内最新(1883~2020年,参考文献跨度近140年)的一部中文版比较文学入门(导论或概论)专著。该书英文版由来自美国和西班牙的3位比较文学教授联合编写,由 Taylor & Francis 出版集团旗下 Routledge 出版公司出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经其授权,邀请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于漫翻译出版简体中文版,旨在为读者提供简明的信息以及实用的分析和示例,提出了与该学科目前发展和未来动向相关的新颖独特命题,是比较文学领域的一本综合性指南。

该书以比较文学领域最新理论问题为框架,以学科演变为导向,阐释了学科历史及其现实应用。作品着眼于全球化、世界主义、后民族主义或跨民族主义语境下的比较文学,同时观照学科与电影和网络文学等其他媒体的交互和比较。书中清晰的理论阐发与比较文学领域关键的实用性概述有机结合,开辟出一个充满魅力的跨艺术比较新领域。作为一本概论性教程,本书为以前没有(或充其量有限)接触比较文学知识的文学学士和硕士,以及任何对比较文学感兴趣的读者提供清晰简洁的学科方法。它对于比较文学方向的学生和教师来说,无疑是一本不可或缺的书,非常适合在典型的学期研讨课上阅读。

 

全书共分9章。前4章主要论述比较文学领域内广泛的理论性问题,包括文学间理论、去殖民性、世界文学等内容;第5~8章更加侧重上述理论的适用性,更多聚焦关于主题、翻译、文学史以及文学与其他艺术间的比较;最后一章回归文学,探讨了文学与全球化、世界主义等议题。在如上这些引人入胜的指导性内容之外,书后还附有术语和概念表、参考书目和索引。该书参考文献多达426条、名词和人名索引170余条,其中已在国内翻译出版的文献,译者还特别给出了中文书名和版本信息,为读者进一步深入拓展阅读提供便利。

该书尽管是3位比较文学研究者的合著,但宗旨是为读者提供关于比较文学的当今状态和未来适用方面的一致观点。在有限的篇幅中,作者们试图通过强调新趋势及其应用,为比较文学学科提供信息性的概论。形容词既可以理解为比较文学家正在讨论的最新话题,也是指为全球学术界仍不十分熟悉的方法。正如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比较文学教授桑德拉·伯曼(Sandra Bermann)所言,作者通过文学间理论、去殖民性、世界文学、主题和形象、翻译、文学史和跨艺术比较等一系列简明扼要的章节,巧妙地为比较文学开辟出了新的思维路径,推动比较文学学科为当今多元化、国际化教育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这本生动精彩的作品,应该很快成为文学课堂的必读书目。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包含许多中国元素,如《诗经》、《孟子》、二十五史、《红楼梦》、《李渔全集》、《中国文学理论》(刘若愚)、《古希腊和中国先秦时期的修辞对比》(吕行)、《比较文学变异学》(曹顺庆)等中国经典文学作品和现当代比较文学研究成果,体现了比较文学的包容性和作者对中国比较文学的理解和关照。

对于许多人而言,比较文学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新发现,这一发现甚至有可能改变他们学术生涯的方向。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和国际交往的不断深入,不同文化更加需要相互理解沟通,文明需要交流和互鉴,《比较文学导论》呼唤更多卓有建树的理论学家、历史学家、人类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重新审视这一学科领域,并且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所以必将吸引专业学者和普通读者的广泛关注。

 

本文原载于《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3922

/石东利